聚氯乙烯树脂系无定型结构的热塑性塑料。在紫外光下,硬质PVC颗粒产生浅蓝或紫白色的荧光,软质PVC颗粒则发出蓝色或蓝白色的荧光。温度在20℃时折光率为1.544,比重为1.40,而加有增塑剂及填料的制品密度通常在1.15~2.00范围内,软质PVC泡沫塑料密度为0.08~0.48,硬质泡沫塑料为0.03~0.08。江苏PVC颜色颗粒吸水率不大于0.5%。树脂分子量愈大,则机械性能、耐寒性、热稳定性愈高,但加工温度也要求高,成型比较困难;分子量低则与上述相反。填料含量增多,抗拉强度降低。优质PVC颜色颗粒对这些加工要求都是有实际的数据可参考的。
聚氯乙烯树脂的软化点接近于分解温度。江苏PVC颜色颗粒在140℃时已开始分解,而在170℃时分解更加迅速。为了保证成型加工的正常进行,对聚氯乙烯树脂规定了两项需要的工艺指标,即分解温度和热稳定度。所谓分解温度就是大量放出氯化氢时的温度,所谓热稳定度就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是190℃)不大量放出氯化氢的时间。优质PVC颜色颗粒长期暴露于100℃下,除非添加碱性稳定剂,否则也会分解,若超过180℃则快速分解。大多数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长期使用温度不宜超过55℃。
PVC颗粒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 PVC颗粒的电性能取决于聚合物中残留物的数量和配方中各种添加物的类型和数量等。优质PVC颜色颗粒的电性能还与其受热的情况有关:当加热使PVC分解时,由于氯离子的存在而降低其电绝缘性,如果产生大量的氯离子不能为碱性稳定剂(如铅盐)所中和,则会导致其电绝缘性能明显下降。江苏优质PVC颜色颗粒不象聚乙烯、聚丙烯这类聚合物,它的电性能随频率和温度而变,如介电常数随频率升高而降低。所以如果要研究PVC颗粒的导电性的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定的环境下有特定的导电特性。
聚氯乙烯,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 = PVC 分子结构),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优质PVC颜色颗粒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江苏PVC颜色颗粒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较不稳定的聚合物,优质PVC颜色颗粒在光和热的作用下也会降解,其过程是放出氯化氢,发生结构的变化,但程度比较轻。同时在机械力、氧、臭气、HCl以及某些活性金属离子存在时会加速分解。特殊配方的聚氯乙烯塑料的长期使用温度可达90℃。低温下软质聚氯乙烯制品会变硬。聚氯乙烯树脂脱去HCl后,在主链上产生了共轭双链,颜色也会改变。而随着氯化氢分解的数量增加,江苏PVC颜色颗粒则由原来的白色变为黄色、玫瑰色、红色、棕色以至黑色。